身處親密關係中的你知道怎麼溝通嗎?辨別 5 大溝通性格,輕鬆應對不踩雷!

透過以溝通分析理論為基礎的自我狀態模型,了解人的性格與行為之後,接著要來了解該用五種性格中的哪個角色溝通。接下來將介紹最常發生的三種對話模式,以及在親密關係中較常出現的兩種特殊對話模式。

1. 話者:沉著(A)→聽者:沉著(A)

這是一種人以沉著角色說話時,也會期待對方以沉著角色對應的對話模式。這是在理性對話或解決問題時需要的對話,例如需要針對客觀事實或情報交換意見的討論者、事業夥伴、職場同事或上司等。

話者與聽者如果都是沉著角色,那就能夠使對話暢通無比。但萬一聽者是個坦率角色,就可能讓話者產生「這人怎麼這麼不正經?工作可以認真一點嗎?」的想法,使對話的方向偏離正軌。

所以,如果話者以沉著角色說話,那我們就以沉著角色回應吧。

同場加映:愛的形狀|不再愛成孤島!與自己保持聯絡的方法:試著訴說、給予聆聽,建自己的療癒場

聽圖片|Photo by Artem Podrez on Pexels

2. 話者:坦率(FC)→聽者:包容(NP)

這是一個人以坦率角色說話,並期待對方以包容角色說話的對話模式。如果以憤怒角色給予懲罰,或是以沉著角色冷淡應對的話,對話便無法順利進行下去。

話者會坦率地表達情緒,就是希望聽者能理解或提供協助,所以話者以坦率角色說話時,聽者只要以包容角色同理話者就好。

3. 話者:憤怒(CP)→聽者:順應(AC)

這是一個人以憤怒角色說話,並期待對方以順應角色回應的對話模式。話者以控制、懲罰他人的語言和態度說話,所以聽者必須順從,對話才能順利進行下去。

聽者若以沉著角色,採取講究事實的理性態度,那話者很可能更生氣地想「你懂什麼!給我閉嘴!」所以當話者以憤怒角色說話時,必須先以順應角色接納他的怒氣,這樣對話才能繼續。

我曾遇過一名諮詢者,該如何與上司溝通的問題讓他很困擾。他主要負責海外業務,在與國外溝通時,使用英文說話時雙方都是平等的,但韓文當中有許多敬語和尊稱,所以用韓文討論時他反而會說不出話來。

韓國的人際關係受到儒教文化根深蒂固的影響,十分講究長幼有序、上命下從,總是更尊敬年紀或地位較高的人。

所以如果看到會大聲說「你幾歲啦!」「唉唷?你懂什麼?」「照我說的做!」的人,只需要告訴自己,這個人的自我狀態是憤怒角色就好。面對會採用命令、指示他人等權威溝通方式的憤怒角色上司,只需要化身成順應角色,聽從他的指示並好好配合。

在這種情況下,如果以坦率角色溝通,反而會把問題弄得更大,並使狀況更加惡化。跟在乎長幼有序的人溝通時,一開始必須採取順從的態度,擺出低姿態,對方才會覺得自己受到尊重,進一步開啟對話的可能性。

猜你想看:伴侶是你最好的朋友嗎?朋友型戀人的 3 大好處:習慣聆聽以及真誠的雙向溝通

說話圖片|Photo by Tirachard Kumtanom on Pexels

雖然現在權威型的上司比以前少很多,但由於工作壓力過重,職級越高的人,其控制型父母的特性便可能越強。過去與他人都是無法改變的。唯一能改變的,只有我們自己而已。

如果你是話者,那就必須配合當下面對的狀況與對方的自我狀態,以合適的方式說話;如果你是聽者,則必須察覺對方的自我狀態,以適當的方式應對。只要能夠完全熟悉這兩種應對方式,即使在人際關係中遭遇狂風暴雨,你也能不為所動。

我經歷過無數次的失敗,最後接觸到溝通分析,並在改變自己的過程中明白「只要改變自己,對方也會改變」。這是真的。以前我總想以我的標準改變別人,對方要是不改變,我便會責怪對方,這更曾經使我氣憤不已。

現在我明白了,我需要改變的只有我自己和我的未來而已。把所有的關注和努力都集中在自己身上,只要先改變自己,就會發現他人受到你的影響漸漸跟著改變。這三種對話模式是在交流溝通時容易發生的交流類型。

如果能夠提前掌握話者以什麼角色說話、期待聽者如何回應並加以應對,就能夠防止人際關係中大多數的衝突與爭執。即使真的發生任何衝突,也不會一發不可收拾。

只要在觸發衝突的瞬間好好應對,就能夠透過以下幾種方式協調,從根本解決問題。所以希望各位能夠記住,溝通交流的時候,最重要的就是初期對應。以下我們要再介紹兩種發生在親密關係之間的特殊交流模式。

講話圖片|Photo by EKATERINA BOLOVTSOVA on Pexels

4. 話者:憤怒(CP)→憤怒(CP)

這是話者以憤怒角色說話時,也期待對方以憤怒角色回應的對話模式。越是親密的關係,話者就越會希望對方能對自己批評的人物或狀況表示同意、感同身受,例如討論社會現況或政治的閒聊、針對社會問題的不滿、說厭惡對象的閒話等等,都屬於這個情況。

所以,話者以憤怒角色說話時,聽者就以憤怒角色回應吧。只是即便兩人是親密關係,卻仍對敏感議題或特定人物的閒言閒語感到不舒服的話,那只需要適度附和話者說的內容就好。

話者認為自己與聽者是親密關係,基於信賴將內心話說給對方聽,渴望尋求聽者的安慰與理解,所以聽者最好用包容心應對。但過度的閒言閒語可能會減損自己的人格並製造過多的負面能量,建議還是盡可能避免。

5. 話者:坦率(FC)→坦率(FC)

這是話者以坦率角色說話時,期待聽者也以坦率角色說話的對話模式。在親密關係中,雙方通常會比較不拘小節。會互開幼稚的玩笑、互相捉弄彼此,配合彼此的高度愉快地交流。

即使是開玩笑,對方也不會太在意。這是一種有較多笑容、玩笑與愛意表現,常出現在情侶、夫妻、家人、學生時期的朋友等特殊關係之間的對話模式。所以話者以坦率角色說話時,就配合對方的高度,以坦率角色回應吧。

例如週末時,孩子走向躺在沙發上的爸爸,把爸爸當成一起遊玩的對象。孩子手上拿著玩具槍,對著爸爸大喊「別動!再動我要開槍了!」孩子的爸爸則說「走開!嘟嘟嘟嘟嘟!」快速躲開並假裝開槍。

孩子想跟爸爸一起玩,並以坦率角色展開這齣行動劇,爸爸配合孩子的高度,同樣拿出自己的童心,以坦率角色投入這齣行動劇。

這一類的情況就像情侶之間會玩起「來抓我~」這種遊戲,情侶之間會維持一定的距離,在愉快的氛圍下開始你追我跑。若在親密關係中能夠形成這樣的交流,親密感便會大幅提升。

韓國人常用「Chemi」來形容人際的和諧與往來的默契,這個詞源自化學效應的英文「Chemistry」。在連續劇或電影裡主角們非常有火花,戲外也很有默契的時候,我們就會說「有很好的化學效應」。

如果能夠提前掌握話者用什麼角色說話,了解他們希望聽者以什麼角色反應,那應對起來就會輕鬆許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