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停下腳步休息,就是懶惰、浪費人生嗎?心理師解說「積極懶惰」與「消極躺平」的不同,「懂的懶惰」才能體會真正的成功?

當社會不斷鼓吹一種積極向上、升職加薪的風氣時,彷彿要獲取「成功」就只有一條單行道,讓人們不知不覺中對「沒有努力、沒有學習」的那些時間,抱有浪費人生的罪惡感。

許多有憂鬱傾向的人們來到諮商室,都曾表達對懶惰、無生產力、去娛樂、放空的自我責備。

如果你也是其中一員,那先聽聽格林童話裡一篇名為〈三個懶人〉的故事吧!

同場加映:「自律很難,後悔更煩」培養自律習慣的三個懶人作法

一名國王在臨終前把三名兒子叫過來,他決定把王位傳給他們當中最懶惰的一位。三人便開始講述他們有多懶:

大王子說當他躺床準備入睡時,就算看到水滴快滴到眼睛,也懶得把眼睛閉上;二王子則說當坐著烤火時,寧願燙傷腳後跟,也懶得把腳縮回來;最後,三王子說即使他快被吊死,而有人把鋒利小刀塞到他手上,他也懶得把手舉起割斷繩索,情願就這樣掛掉。國王一聽,便認為三王子懶得最徹底,並把王位傳給了他。

女人迷積極懶惰1
圖片|Photo by Adrian Swancar on Unsplash

在我們慣常的認知裡,懶惰就不會有好成績、得不到賞識、沒有社會價值,是不值得欣賞的性格。這樣的人若能夠「成功」,要麼是中了彩票,要麼就是生來好命的富二代。

臨床心理學家河合隼雄指出,童話中充滿了許多悖論,〈三個懶人〉表達的是一種如莊子的「無用之用」或「無為」,一種與其去積極搏鬥,不如去接受與享受命運的生活態度。[1]

消極躺平與積極懶惰的差異

最近有一、兩位個案前來諮商時所說的話讓我十分感觸,大概的意思是:他們已經花了幾年時間,盡各種努力想要處理自身的問題,但還是沒有效,因此決定來尋找心理專業的幫忙。

放下一味靠自己的努力,轉為懶惰下來依靠別人,這是社會主流所側目的行為,因為它看起來不夠酷、不夠獨立,不夠自由。然而,其實這種相對於前進的退行,往往是生命需要的「創造性退行」。

同場加映:年輕人躺平就是不努力?只負起自己「確定能承擔」的責任,就是我們的負責

這跟近年許多地方興起的「躺平」不同,躺平人士是某種因著社會結構問題而避免成為韭菜、即在艱難的環境中以各種「消極適應」,來減少生存的痛苦。

創造性退行則是一種「積極懶惰」,它講求的是舊原則、舊做法的變革,唯有思維與存在方式的轉向,才可能蘊釀出新的自我秩序,另一種有效的前進狀態。

女人迷積極懶惰2
圖片|Photo by Manja Vitolic on Unsplash

反抗社會要求的自我批評

我想起一位在職場上充滿雄心又具行動力的男士,他總要求事事盡善盡美,然而許多計劃無論他再拼命推進,仍然不及他心中的目標。懊惱於努力換不來理想的結果,教男士充滿自卑、羞愧與憤慨,即便他目前達到的成就早已經羨煞旁人。

「你有沒有想過,在目前的情況或限制中,你早已經達到盡可能好的結果,只是這個結果不如你心中的理想而已?」我這樣問道。

一個沉默,一聲嘆息,「啊!我懂,我懂你想傳達的,嗯,我之前真的沒有這樣想過⋯⋯也許我已經夠好了!」他這樣回覆。

男士的憂鬱傾向來自他不斷的自我責備,他認為自己做得不夠、得不到理想結果在於還不夠努力不夠拼命,直到他開始「接受當下」,也就是接受甚或享受命運,享受自己已經做得夠好了,他便放鬆下來,不再拼命。

幾個月後,他跟我說心態的調整(積極懶惰)讓他工作起來從容不迫,少了性格裡的緊張感,也讓他跟同事的關係變得更親和,他才體會到甚麼叫真正的「成功」。

同場加映:出現「冒牌者症候群」怎麼辦?諮商心理師:面對稱讚,以「謝謝」代替自我否定

在宏觀層面看,新自由主義的資本社會,不斷強調個人努力、競爭、征服、達標、收獲(換取自由)的輪迴,這個社會氛圍不斷滲透並改變人的心理。這就是人本主義精神分析師佛洛姆(E. Fromm)所說的,社會結構其實一直塑造著個體的本能生活。

女人迷積極懶惰3
圖片|Photo by Marvin Meyer on Unsplash

積極懶惰作為改變契機

男士因為達不到理想,就越沒有自信、失去安全感,因此進一步以努力打拼為手段,以期換取他潛意識中渴望的安寧。

但要得到救贖,就得反抗那個不停廣播「你還不夠!」的超我式批評,改去欣賞自己、滿足當下,回到單純的快樂、愉悅、直觀、情感關係之中——可惜這些母性與自然的和諧,被資本主義與父權競爭的罪惡所取代掉。[2]

同場加映:海苔熊:別為了當不動聲色的大人,過度要求自己

「積極懶惰」是個象徵的說法,它強調當我們走到生命的死胡同,又以為出路只有這一條的時候,其實應該學會轉向、回頭,退行。

通過創造性的退行,也許我們會發現,原來還有其他小巷與大路存在,或者用別的方式就能跨過胡同,甚至真正改變的,是「走路」的方式與態度,讓原本走的路看起來不再一樣、不再孤獨。

最後,我突然想起一句許多年前在某家咖啡廳裡看到的話,搜尋後發現原來是英國哲學家羅素(Bertrand Russell, 1872-1970)的名言:

那些你樂於耍廢的時間並無浪費。
The time you enjoy wasting is not wasted time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