進入 AI 時代後,工作的意義是什麼?Netflix 上映的紀錄片《AI 時代》,將帶你看避免生存焦慮的方法⋯⋯

文|張銓諮商心理師

《AI 時代》是 112 / 9 / 8 上映的一部紀錄片,導演艾瑞甘迪尼(Erik Gandini)拍攝了韓國、美國、科威特及義大利的各種工作現象,想藉此探討進入 AI 時代後,工作的意義為何?

其中有個片段是主持人詢問特斯拉創辦人兼執行長馬斯克:「AI 時代人們大規模失業該怎麼辦?」他回答:「大規模失業該怎麼辦?我想最終還是需要有無條件基本收入,我不覺得還有選擇。」

導演順著這個思考脈絡,繼續提問:「擺脫做枯燥乏味的工作,靠國家分配的基本薪資生活,會開心嗎?」於是他去採訪了科威特的工作者。科威特依靠其天然資源(石油)致富,非常非常地有錢,所以到處都有員工過剩的問題,大多數的人整天無所事事,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。看起來,他們並沒有很開心。

不愉快
圖片|Photo by Monstera Production on Pexels

對於生命意義的追尋,是「不做會死」的事情

從存在主義治療的角度來看,追尋生命的意義是人類重要的需求,生命的意義只能夠由自己創造。整天都無所事事,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的狀態,很容易讓人產生「存在罪惡感」,也就是人在沒有為自己創造出生命意義的狀態下所產生的罪惡感。要活得開心,有錢並不是必要條件,有意義才是必要條件。

「科威特的人仍然要工作才有錢拿,那麼,有人是不需要工作就有錢花的嗎?」導演繼續將鏡頭推進到義大利。社會學家盧卡里可菲談到:「三成的年輕人無所事事,每 3 人就有 1 人什麼都不做,沒有求學、工作或受訓。」

這些人成為尼特族的背景是他們的父母都擁有足夠的資產,讓他們一輩子都不用工作就可以過生活。接著導演拍攝了好幾個年輕人在餐廳和夜店聚會,開心地吃飯喝酒的畫面。

看到這裡,我心想:「他們真的感到開心嗎?」

同場加映:電影《芭比》心理師解析:從存在主義到女性主義,看見主體性與自我和解


圖片|Photo by Download a pic Donate a buck! ^ on Pexels

人類需要感覺到自己有能力,不然就會陷入「生存焦慮」中

我想起一位個案,年紀輕輕(17 歲)就擁有兩棟大樓,總共 56 個房間在收租。

她不缺錢,每個月的收入可以讓她有很不錯的生活,可是她有很嚴重的焦慮症。深入探究其原因,發現是因為她知道這些都不是靠她自己賺來的,她覺得自己是沒有用的人。她覺得只靠她自己絕對不可能有這樣的成就。

她也會覺得自己沒辦法超越她的父母,甚至沒辦法超越她的姊姊。據她的描述,她的姊姊沒有拿家裡的錢,每個月還是都有很好的收入。

雖然不是所有人都會因此而得到焦慮症,不過這反映出所有人都需要感覺到自己是有能力的、在社會中是有立足之地的,不然就會陷入生存焦慮中

無論時代如何演進,人類都需要和他人有所連結

看到最後,我發現一件導演沒有直接說,可是又好像已經透過所有畫面說出來的事情。那就是無論如何,人們都還是需要和他人有所連結。超時工作的人在工作中和他人產生連結,完全不用工作的人在工作以外的情境和他人產生連結。和他人有所連結,就是人類最基本的需要,是無可避免的一件事。

從前文中可以得知,進入 AI 時代,人類的終極追尋為:創造生命的意義、感到自我有能力以及和他人有所連結。那麼,我們要如何讓自己的終極追尋之路走得更好呢?

猜你想看:焦慮者自救指南!心理作家海苔熊:克服焦慮,從每一天練習心疼自己開始

在AI時代活得更好的三種方式

面對生命的意義只能夠由自己創造的事實,然後向內在提問。也許一開始不會有清楚明確的答案,可是答案會在一次又一次的自我提問中變得更加清晰。

悲傷
圖片|Photo by Liza Summer on Pexels

人們在挑戰中可以更清楚知道自己擁有哪些能力,又有哪些不足的地方。讓這樣的經驗成為自己的動力,引領自己發展新的能力。這會讓自己感覺更踏實。

3. 培養同理心,強化和他人的連結

同理心有助於強化人與人之間的連結。讓自己有機會去體驗更多新事物,擁有更多新經驗,並且在和他人互動的過程中,盡可能去瞭解對方的感受和想法是在什麼脈絡之下產生的。這會讓自己的同理心變得更好,進一步強化和他人的連結。

我們已經身處在 AI 時代中,遲早要面對這些議題。既然如此,何不從現在開始呢?祝福大家都能夠活得更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