遭受性暴力後只能躲進黑暗角落?這些心輔與社政資源帶你逐步自我療癒,邁向溫暖與光明。

隨著 #Metoo 風波延燒,曾經遭遇、旁觀類似事件的你一定很難受。願意站出來揭穿不正義、作出控訴固然勇敢,但這個舉動也代表狠下心揭開自己的傷疤。這個當下,你也許正痛苦掙扎著。

我們想告訴你的是,如果你是性暴力事件的倖存者,處理過往傷痛的選擇比你以為的更多元、可走的路比你想像的更寬廣。在這裡,你將讀到各種不同方法,希望你了解處理方式操之在己,說與不說、向誰揭露都由你自己決定。

女人迷性暴力01
圖片|Photo by Susan Wilkinson on Unsplash

寫在行動之前

你不需要先具備完美無瑕的「資格」,才向外求助。在遭遇性暴力之後,你可能聽見一些評價讓你不禁回想自己當時「做錯了什麼」。這些批評的範圍包含穿著打扮、行為舉止,以及人際互動時的各種決定。

但不論事件過了多久、如何開始、是因為什麼原因發生在你身上,被不當對待而感到受傷、受到侵犯是事實,自我療癒的旅程永遠不嫌太晚開始。

同場加映:我能騷你不能擾!被性騷擾之後,你不需要檢討自己

社政資源與民間組織

說到性暴力事件,許多人會直接想到社福組織、社工人員的支持。

確實,整合各項資源是社會工作者的專業,他們能夠提供便利的一站式服務,初步評估情況並且提供建議,甚至媒合、轉介個案到適合的機構。要找到他們,可以打電話到縣市政府的社會局處、家防中心,或者利用政府或民間組織的網路窗口、電子信箱求助。

如果性暴力讓你出現自殺、自傷的意圖,或者遇到其他緊急身心狀況,則必須評估情況及時到身心科急診就醫。若因性暴力引起的身心症狀需要身心科門診,可以向性侵害事件處理的專門醫療院求助,其列表可從各縣市衛生單位的網站上存取。

如果在清晨或深夜狀態不好需要傾訴,衛福部的安心專線提供 24 小時專人電話諮商。

在需要蒐集證據、採取法律手段時,也可以向這些機構尋求建議。例如,現代婦女基金會專門為性騷擾事件提供個別法律諮詢,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日前也成立律師後援團,協助因應加害者反告誹謗、妨害名譽的法律威脅。婦女救援基金會勵馨基金會也提供親密關係暴力、數位性剝削等事件的社政資源彙整、心理衡鑑以及轉介。

心輔及醫療資源:諮商及治療

如果你已經向學校或公司提出申訴,甚至採取法律行動,通常在申訴流程結束或判決確定後,處理環節也會包含諮商或更進一步的身心科治療;而即使是自己尋求諮商或醫療協助,也可以保留晤談、就診單據,有機會納入民事賠償的範圍之內。

若不打算提告,或是行政司法流程結束後仍然需要支持,還是可以自行尋找資源,找信任的諮商師或醫師,借助他們的專業陪伴自己度過這段最艱難的時光。

一般而言,由心理師開設的諮商所是以小時計價,單價較高。有些企業內部提供諮商服務,而學校、縣市政府也提供部分心理諮商資源,如校內心輔中心、社區心理衛生門診、醫院精神科轉介諮商等等,通常免費或只需支付基本的掛號費與諮商費,缺點是可能有商談次數限制。

民間組織方面,勵馨基金會的蒲公英諮商輔導中心成立已久,在台北、台中、高雄三個據點提供專業的諮商心理師團隊,形式包含伴侶諮商、團體治療、遊戲治療等等,用多元的形式幫助性暴力受害者走過創傷復原的路。

此外如現代婦女基金會婦女新知基金會等,都整合許多通報、宣導、自我成長與療育的資源,聘用受過訓練、經驗豐富的人員可以提供恰當的諮詢與陪伴。

女人迷性暴力02
圖片|Photo by Christina @ wocintechchat.com on Unsplash

那些諮商該注意的大小事

對於身心俱疲的你而言,向熟識的人開口求助令人不自在、也擔心自己的遭遇在親友圈裡被隨意散佈,但卻找不到值得信任的人可以訴說。這時候,諮商輔導、身心科用藥,都是幫助自己走上療癒旅程的方法之一。

心輔單位與醫療院所的專業人員受過訓練,若非必要且緊急情況,不會將個案/患者的隱私透露給第三人,所以不用擔心個人資訊被公開,相對更能放心吐露、傾訴。

除此之外,諮商比聊天、談心能圍繞特定事件、特定主題展開,目標是深入探索問題、紓解煩惱,因此更有機會藉由引導學會檢視過往經驗、聚焦觀察自己的情緒感受。

猜你喜歡:求救不可恥而且非常有用:心理諮商之旅,創傷不會消失,但你會為自己勇敢一次

選擇諮商心輔資源時,可以留意心理師的背景和專業領域,例如工作經驗在校園或醫院、是否處理過與性別相關的案件等等。在踏入諮商機構或身心科院所前,也可以先填寫量表(網頁版如「董氏憂鬱量表」、「心情溫度計」等)或蒐集自己近來記錄心情的痕跡,幫助自己還有醫師 / 諮商師更了解你的狀態。

不論是否向外求助,都要記得給自己「慢慢進步的空間」和「隨時喊停的權利」。性暴力受害經驗常造成非常大的衝擊,雖然坦白開放的態度會對諮商過程有很大助益,但若遇到不想說、說不出口的情況也不必強迫自己開口。

諮商師的特質和晤談方式、身心科療程安排的方式都可能不適合你,這時候,明確表達自己的感受以及需求非常重要。

消化心情、梳理想法的技能不是一蹴可躋。慢慢練習,你將能夠更了解這些糟糕的事情對自己造成的影響,並開始著手規劃相應的行動。

我已經提起申訴 / 訴訟,但仍感覺很難受

決定申訴或提告,代表你願意鼓起勇氣找回正義,讓加害人得到應有的懲罰、矯正,防止類似事件再度發生。如果你手中握有法律認可的證據、且準備好配合檢警調查與訴訟庭期,就可以視事件發生的場合與對象,向職場或學校、警察機關或社會局處申訴,也可以另外提起刑事訴訟、民事求償。

在向外求助之前,可以多留意事發現場是否有監視器、錄影機、行車紀錄器等設備,先將檔案留存供未來證據之用,同時,確認是否有聽見、看見事發經過的證人,並保留與行為人通話、訊息的紀錄。除此之外,可以先練習回憶事發經過,先將來龍去脈記錄下來,會更有助在調查時重述經歷。

需要注意的是,體制內的司法及行政流程通常歷時長久,而且過程中會面臨許多需要倖存者敘述、應答的環節。在進入審理程序之前、身處程序之中,不只要積極蒐集、提出證據,還要做好回憶、重述事件經過的心理準備。

事先諮詢專業人士或上網查詢,了解流程與所需時間,可以減輕陌生感帶來的焦慮,也更能適時主張應有的權利。如果任何時刻發現自己感到不舒服、不安,或者還沒準備好揭露,都可以合理要求暫停或終止。

女人迷性暴力02
圖片|Photo by Eye for Ebony on Unsplash

行政及司法過程,你需要知道的事

1. 為職場性騷擾設立求助管道,是雇主的責任

求職或工作過程中被與性相關的言詞、動作冒犯人格尊嚴,或是雇主出於職權,用升遷、考績、獎懲等來交換性要求,都算是職場性騷擾,適用《性別工作平等法》。雇主有義務設置申訴管道,並在接到通報後以保密方式處理(例如成立申訴處理委員會)。

若經調查屬實,雇主應對加害人做出懲戒或處理。若雇主沒有妥善處理,可以往上向勞動局處申訴。若查證屬實,主管機關可以向雇主開罰。

2. 騷擾發生在學生、老師之間?校內性平會也許能幫上忙

如果性騷擾有一方為學生,另一方為教職人員,就適用《性別平等教育法》,可以向校內處室(通常為學務處)通報。學校判定受理後會交由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負責調查、審理,若不服結果可以再提出申復;如果不滿意學校的處理方式,可以再向教育局處求助。

延伸閱讀:從《她和她的她》看「權勢性侵」與「創傷治癒」

3.《性騷擾防治法》保護職場、學校外的性騷擾被害人

在外遇到性騷擾,可以向行為人的所屬單位或警察機關提出行政申訴。如果行為人就是所屬單位的最高負責人,則是向社會局或家防中心提出。受理後,會以匿名方式調查審理,不必擔心個人資訊外流。根據流程,兩個月內就會完成調查,不服結果也有機會申訴。

4. 是對方的錯,為什麼來回奔波、承受不便的是我?

判決進行中不想看到加害人,可以提出書狀申請隔離問訊。一般而言,警政與司法單位必須儘量減少受害者來回奔波、重複陳述案情造成的不便與痛苦。所以,如果有對你更好的方法,都可以試著在過程中提出。

如果對方要求和解,通常還是建議向家防中心、社會局處聲請調解,會比較有保障。調解內容可以包含賠償、道歉、回復名譽等,有很多元的處理方式,想要得到什麼形式的正義,也可以向律師、在庭前法官討論。

猜你喜歡:燃燒的女權訴訟者!紀念 RBG:請為你的女兒打造一個更好的世界

風暴之後

無論採取的行動為何、結果怎樣,邁出腳步求助是懷著傷痛前行,而能變得更加強大的第一步。在過程中,必定會經歷許多痛苦、心煩、徬徨的時刻,但同時也能在其中感受到生命中願意協助的人、富有願景的組織的友善、認真與值得敬佩。這條路上,你不是一個人。

初步塵埃落定後,也要記得先謝謝自己。對於選擇不說出口的你,謝謝自己為了關係的和諧、保護名譽或其他重大考量,而選擇藏起心情、辛苦忍耐。選擇揭露、告發、公開經過的你,則是謝謝自己對自我生命和社會的一大貢獻,謝謝自己沒有就這樣算了。是你站出來,讓大家知道此事需要嚴肅以待。

參與連署:別讓大牙一個人,我們一起連署挺身而出!|張瑋軒行筆